今天分享的是:清华大学:2025年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
报告共计:88页
《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核心内容总结
《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、清华大学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,系统梳理了智能驾驶技术演进、产业生态及未来趋势,聚焦安全保障与技术突破。
在技术分级方面,依据GB/T 40429—2021标准,驾驶自动化分为0 - 5级。0 - 2级为驾驶辅助,驾驶员是责任主体;3 - 5级为自动驾驶,系统在设计范围内执行驾驶任务。当前我国处于2级阶段,3级正逐步向商业化推进,且需明确辅助驾驶、自动驾驶、无人驾驶等概念的区别。
技术架构上,智能驾驶系统由车端传感器、平台层、算法层及云端服务层构成。车端硬件含摄像头、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,域控制器整合数据处理;算法层实现环境感知与决策;云端负责模型训练与OTA升级,形成“感知 - 决策 - 执行”闭环。数据是核心,需大规模、高质量且多样化,通过数据闭环与虚拟仿真优化模型。
应用场景方面,主动安全功能如FCW、AEB等预防碰撞;1 - 2级功能涵盖巡航、泊车辅助;3级聚焦高速、城区等场景的有条件自动驾驶;4级在Robotaxi、干线物流等领域试点。产业发展呈“场景先行、区域分化”特点,2025 - 2030年是3 - 4级商业化黄金期。
展开剩余77%安全体系是重点,需保障系统与运行安全,包括功能安全、预期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,构建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,通过ODD动态识别、法规符合性监测等技术实现,并建立覆盖启动、运行、退出全流程的安全评估体系。
产业生态上,政策从顶层设计向产品准入推进,地方积极试点;标准体系逐步完善;产业链涵盖软硬件供应商,技术向系统融合与整车级创新演进。未来需完善法规、构建协同生态、提升公众认知,推动智能驾驶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宣鱼金服配资,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,股票配资门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