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雄心勃勃的计划,从一开始就带着点悲壮色彩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苏联曾倾举国之力,试图钻穿地壳,结果耗时十九年,在地下12公里处,被180摄氏度的高温和坚硬的花岗岩挡住了去路。这个名为“科拉超深钻井”的工程,成了人类触碰地球深处极限的丰碑,也像一个无法逾越的诅咒。
这个诅咒似乎正在被美国一家公司悄悄打破。他们不但要钻,还要钻到地下20公里,去触碰一个温度超过400摄氏度的超级热岩层。如果说苏联的失败是机械力量的极限,那这家公司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行?
从核聚变实验室走出的“碎岩神光”
这家叫QuaiseEnergy的公司,2018年才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成立。创始人卡洛斯·阿拉克和马修·霍德,没有去造更硬的钻头,而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——核聚变研究里,找到了答案。
他们的方法听起来像科幻片,不用物理接触,而是用一种高功率的毫米波直接把岩石“蒸发”掉。这项技术的关键设备叫回旋管(gyrotrons),原本是核聚边实验里用来加热等离子体的工具。现在,Quaise把它改装成了“钻头”,用来汽化坚硬的岩石。
他们的计划很清晰,先用传统钻井技术钻到地下两三公里深,避开浅层复杂的土质,然后启动毫米波系统,像一道能量光束,一路向下,直奔20公里的目标。今年三月,他们在休斯顿用一个全尺寸的油气钻机,成功把花岗岩和玄武岩的混合物汽化,钻进速度虽然只有每分钟2厘米,但证明了这套系统在硬岩面前确实有效。
真金白银下的“百米冲刺”
一个疯狂的想法要落地,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。Quaise的技术显然说服了投资者。去年三月,他们就拿到了一笔2100万美元的融资,由PreludeVentures领投。有了钱,他们的进展快得惊人。
今年二月,他们第一次在实验室外测试了自己的紧凑型钻机,钻了10英尺深。到了七月,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达成,他们首次在现场条件下,用毫米波在花岗岩中钻进了100米。紧接着八月,他们就宣布和内华达金矿合作,准备把一个现有的发电站改装成用地热供能。
这一连串紧锣密鼓的动作,清晰地勾勒出他们的路线图:技术验证、现场测试、商业合作,每一步都踩在点上,目标直指2028年建成第一座超热地热发电站。这已经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,而是一场向地球深处发起的冲刺。
“地球火炉”可不是那么好惹的
尽管前景诱人,但想从地球内部取暖,绝非易事。首先就是成本,钻一口这样的深井,花费可能高达几千万美元,这需要持续的投资和政府补贴。
更棘手的是地下的未知。深层地壳的复杂结构、岩浆的流动、甚至可能诱发的地震风险,都是悬在头顶的利剑。有专家就怀疑,理论上可行,但要把能量光束稳定地传输到20公里深,还要克服超高温高压对设备的影响,这些工程难题比理论验证要复杂得多。
放眼全球,地热开发并不少见。冰岛全国九成的供暖都靠地热。中国早在1970年就在广东丰顺建了地热电站。但这些项目大多利用的是浅层地热,温度和深度都远不及Quaise的目标。美国能源部自己也在犹他州搞增强型地热项目,但深度和野心都无法与Quaise相提并论。Quaise的独特之处,就在于它要挑战的那个“不可能的深度”。
结语
所以,美国在“偷偷开发”吗?其实不算。项目是公开的,融资新闻也看得到,只是他们的进展很低调,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。这更像一场高风险的能源赌局,赌赢了,就能掌握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,彻底改变能源格局,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。
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,只要能开采出地球总热能的0.1%,就足够全球使用两千万年。Quaise公司的CEO卡洛斯·阿拉克很清楚挑战所在,他们的计划分三步走,从浅到深,步步为营。2026年打下第一口生产井,2028年发电站开始运行,这是他们给出的时间表。
这场向地球核心的进军,最终是会像苏联的科拉钻井一样悲壮地落幕,还是会开启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,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。
宣鱼金服配资,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,股票配资门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